作者分別在高盛與摩根史坦利服務過。這本書是作者在投資銀行界歷練二十年的過程中,親身就近觀察投資銀行轉變的紀錄。

       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後,高盛差點滅頂。爾後,溫伯格帶領高盛,秉持著注重長期客戶關係與營運價值,就是所謂「以一流的方式經營一流的生意」。1930年代制定的「格拉斯─史蒂格法案」在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之間樹立鴻溝,卻實質上保護投資銀行的事業不被商業銀行侵蝕。1999年後,此法案被推翻,商業銀行開始併購其他金融機構,跨展版圖,也壓縮到投資銀行的空間。正值網路風潮,許多新興網路公司成立,也有許多併購案。大量的業務也讓投資銀行不得不降低標準拓展人力資源。且許多投資銀行的人才,逕相跳往網路公司求職,讓投資銀行家的流動率居高不下,更難維持投資銀行良好的傳統風範-維持長期的客戶關係。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最先是在1955年出版的,可能年代有差距,文字讀起來的流暢度不是很好,有些名詞雖然作者有解釋,我個人還是很難理解(可能沒慧根)。但可以大致上,抓到1929年崩盤的幾個要點。可以發現跟2008年金融海嘯有很多相似點,樂觀預期會永遠上漲的金融資產、金融機構大肆提高槓桿套利、無作為的金管單位與資金氾濫的金融環境(輔助因素)。人們是健忘的,「這次不一樣」都會在每次的崩盤前出現。不會不一樣,歷史就是這麼告訴我們。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作者羅倫斯‧麥唐納將他如何進入雷曼,再從雷曼內部角度描述這間百年老店在市場泡沫之際崩毀的過程,直到雷曼倒閉。作者並非單純的為雷曼叫屈,其實在金融海嘯前兩~三年,雷曼內部早已有有智之士對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提出嚴厲的警告,只是雷曼最高領導階層傲慢又無能的無視所有不動聽的勸告,繼續不斷提高槓桿收購房地產,承攬更多CDO。

              作者的經歷也是很精彩,為了進入華爾街,不擇手段甚至假扮披薩送貨員混入金融機構,為了就是見一面高階主管毛遂自薦。後來作者成了一家豬肉排公司的業務,無所不用其極的想出上千種豬排料理,成為公司top sale。作者仍不忘他的金融夢,想要拿超級業務這個名稱再去敲華爾街大門,進入美林成了業務員。因緣際會下,作者和一個朋友創立一間達康公司(.com),架設網站(convertbond.com)提供債券資料,並提供投資建議。作者又想法子聯絡上一位財經主持人(有方法的亂槍打鳥寄電子信箱,在主持人換髮型的那天,寄出稱讚髮型的信件),讓主持人對這間網站的分析資訊有興趣,成功造就主持人和這個網站在債券的地位。網站的地位在投資人心目中有了一席之地,成一家之言,讓摩根史坦利很不是滋味。網站就數據抨擊摩根史坦利承銷的債券,使得債券銷售成果不佳,抓狂的摩根史坦利最後收購這間達康公司,拔去背上的芒刺。作者終於因此進入了華爾街!!運氣跟他站在同一邊,在網路泡沫的高點出售這間達康公司,作者打趣地說,晚九個月賣掉,可能就只剩一箱燕麥片了XD作者在摩根史坦利努力成了銷售高手,但他不喜歡摩根史坦利像一盤散沙的環境,和作者過去在加油站打價格戰的死黨賴瑞‧麥卡錫跳槽到雷曼後,也挖角作者到雷曼,開啟作者交易員的人生。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了這個世界,自己就要知道甚麼能做,甚麼不能做,做了不該做的事就要有本事不被抓到。如果最後被抓到,也要知道該怎麼把罪推給別人。」這是作者在評論一個被收押的交易員,但我認為他寫的這句話,也就是整個金融業運作的信念。當他在書中不斷為貝爾斯登辯解時,我更加確認這個想法。

               作者將貝爾斯登的倒閉怪罪於謠言與財政部長鮑爾森記著以前的貝爾斯登不合作的紀錄(不救援LTCM)而挾怨報復,讓貝爾斯登無融資管道而倒閉。作者不斷強調,貝爾斯登在謠言開始時,資金充裕,他們在投資銀行也是排行老五,是謠言擊垮他們。但作者並非熟知公司的高層,他也在書中承認礙於利益迴避,他們也不清楚其他業務單位的狀況。就算他知道公司的現金有多少,那資產負債表的狀況呢?在市場發生恐慌時,公司的資產跌價損失是多少? 如果照他自己所說公司資產品質沒問題,那怎麼可能籌措不到資金?而且他們自己公司內部高層也超級沒有警覺心,出大事還可以去打橋牌,這不是謠言的問題,這是心態的問題,會倒閉只是剛好的。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司只能追求不斷成長,追逐利潤的最大化嗎?」柏林罕提出這個問題,找出14個找到屬於他們答案的小巨人,他們走出不同的路,創造自己的魔咒(靈魂),成為企業經營中另一個標竿。他們大致上有以下的共同特色:

1. 他們均發現他們有選擇的自由,經營公司不一定只能追求成長。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描述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過程中,華爾街各大巨頭和美國政府機關為了營救美國金融(他們自己),會發生危機的過程,書中沒有著墨太多,主要是放在他們解決的過程。在這之中金融業有分成幾種人: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是太宰治另一本有名的翻案小說,總共三篇<哈姆雷特><越級申訴><跑啊!美洛斯>。太宰治深刻細膩的描述人性的掙扎,人心如何在良知與黑暗的兩端遊走。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接觸太宰治是<人間失格>,他所塑造的黑暗內心世界太過深刻,彷彿被吸入深處,令人感到無比的沉重,太過強烈,以致於對這位作家的印象就是「黑暗」、「好想死」。這本御伽草紙,讓我看到這位作家的另一面,為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賦予另一種詮釋,讓我聯想起李商隱,總是可以為典故提出新的思考意涵。從太宰治翻案詮釋的故事中,可以一窺他人生的價值觀,或是看到他參透人間世界的體悟,挺有一番風味。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1970年代後,薪資中位數進入低成長

垂得低低的果實不復在: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綱

一. K線圖找出創新高股價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新聞網址: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1240135-...

sigma66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