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本書沒甚麼可看性,對商學院學生來說,有興趣的應該是「投資銀行工作分享」。
然後對一般大眾來說,就是「他媽的,金融業都把我當肥(客)羊(戶)宰」
書的內容有一大半是在講一間投資銀行-「所羅門」的文化、發展,作者在這間公司的所見所聞。
有些東西和總大的概念不謀而合,可能在那個行業就是這樣
例如:「交易員認為蠢人才會經常上媒體版面」
老千騙局其實是一種他們經常玩的遊戲
一群人(少則2人,多則10人)圍成一圈,每個玩家把一張1美元的紙鈔放在胸前,玩法類似「吹牛」。每個人設法欺騙別人相信自己那張紙鈔的序號,第一位玩家先「叫牌」,例如他說「3個6」,意思是說,在場所有紙鈔的序號中(包括他那張),至少有3個6。
第一個人叫牌後,遊戲就開始順時鐘進行。假設第一個人喊3個6,他左邊的人有兩個選擇,他可以追加(有兩種追加的方法,一種是序號提高,例如」3個7、3個8或3個9 ;另一種是數量提高,例如4個5) ;或是質疑前者的說法,就像說「你吹牛」那樣。
遊戲一直進行,直到其他玩家都質疑某一位玩家的「叫牌」為止,這時所有玩家都公開自己的鈔票序號,看誰在吹牛。在遊戲過程中,高手會滿腦」子想著機率問題。例如,在40個隨機產生的鈔票序號裡,出現3個6的機率是多少?不過,對高手中的高手來說,計算機率還算簡單,難的是解讀其他玩家的表情。當所有玩家都知道如何吹牛和反吹牛時,遊戲又更加複雜。
這遊戲有點像交易,就像騎馬拿長槍比武有點像真的打仗一樣。老千騙局的玩家會自問的問題,就像債券交易員會自問的問題一冒這種風險,明智嗎?我覺得自己手氣不錯嗎?對手有多狡猾?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如果不知道,我如何乘虛而入?如果他叫的牌很高,他是在吹牛,還是他真的拿到好牌?他是在引誘我隨便叫牌,還是他真的拿到四張一樣的牌?每個玩家都想了解別人的弱點、習慣和模式,同時避免被人看穿。高盛、第一波士頓、摩根士丹利、美林和華爾街其他公司的債券交易員,都會玩類似老千騙局的遊戲。
本書也有穿插一些職場經驗:「找位合適的叢林嚮導(上司),可能比挑選產品重要。」
我不是在做善事,而是在累積別人欠我的人情。─西西里古諺
金融界就是鯊魚與沙丁魚的世界
那就是所羅門債券交易員的思考模式:暫時不管自己的原先目標,先抓住市場的脈動。如果市場煩躁不安,大家驚慌失措或特別悲觀,交易員會把這群驚魂未定的羊群集中到角落,讓他們為自己的恐慌付出代價。他在場邊靜候市場出現獲利的商機後,再來思考他原本追求的目標。
投資銀行會把自己不利的部位丟給客戶
操作別人的資金時,為了好聽起見,我們稱之為「套利」,實際上那根本是幌子。套利意指「靠交易毫無風險地獲利」,但投資人交易時永遠在承擔風險。與其說是「套利」,不如說是「高空走鋼索」還比較貼切。
這就是當仲介的好處,我之前一直無法體會,現在終於明白了。倒楣的是客戶,不是我。他不會殺我,甚至不會告我,我也不會丟了飯碗。相反的,我幫所羅門轉嫁了這筆60,000美元的損失,在公司裡還算是小功一件。
一位資深交易員對一位學員的惡毒評語。這位學員原本想在交易員面前好好表現一番,但弄巧成拙,結果交易員說:「有些人天生就是當客戶的命,你就是活生生的例證。」天生就是當客戶的命。
別陷入”權威”偏誤,給你建議的專家,可能甚麼也不懂
最初幾個月,那種外行裝內行的感覺讓我一直很過意不去。我不斷地「吹爆」客戶,什麼都不懂。我沒管理過資金,沒賺過錢,除了認識幾位繼承遺產的人之外,沒認識什麼投資致富的人,但我卻裝出一副金融專家的模樣。我處理過的最大筆金融帳務,是我自己在大通銀行帳上的透支325美元,結果我現在卻在建議別人如何操作數百萬美元的資金。早期在所羅門裡,我之所以能在一次一次的會談中蒙混過關,都是因為當時接觸的客戶比我更外行。當時倫敦或許算是外行人的天堂。
賺錢也像學語言,常用就會思考
像學功夫那樣,先仔細聆聽大師的指導,再依樣畫葫蘆。整個過程有點像是學外語,一開始你覺得講起來很彆扭,但久了以後,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用那個語言思考。你以前沒想過的字,也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最後連作夢都是用那個語言。作夢也想到如何賺錢,那感覺似乎很詭異。
亞歷山大建議的交易大致上分成兩種。第一,所有投資人都做同一件事時,他會反其道而行,股票經紀人稱之為「逆向操作」(contrarian)。大家都想當逆向操作者,但沒人做得到,因為投資人大多很怕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傻瓜。投資人怕賠錢,但他們更伯落單。我所謂的落單,是指承接別人迴避的風險。當整個市場只有你一人賠錢時,那一定是你的錯,毫無藉口。多數投資人就像一般人一樣,都需要藉口。只要有幾千人跟他們一起站在懸崖邊,他們就敢站在那裡。但當大家普遍看壞市場的後勢時,即使問題只是假象,許多投資人也會拔腿就跑。
亞歷山大操作的第二個模式是,在重大消息傳出時,例如股市崩盤、天災、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破壞限量生產的協定時,他會避開投資人最初的焦點,深入了解第二和第三層的影響。
例如車諾比事件後,他腦中馬上想到,核能供給減少等於原油需求增加,結果他說的沒錯。他的投資人都買進原油海撈了一票。當然,核子輻射塵會威脅歐洲的糧食和飲水供給,包括馬鈴薯。未受污染的美國馬鈴薯將成為糧食替代品,價格勢必水漲船高。蘇聯核子反應爐爆炸幾分鐘,或許除了馬鈴薯農以外還有少數人也會想到馬鈴薯的價格,但亞歷山大是我唯一認識的一位。
我們還玩一種名叫「萬一...... 怎麼辦?」的遊戲。各種複雜的情境都可以用「萬一,.....怎麼辦?」的模式來分析。例如,假設你是操作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法人,萬一東京發生大地震,怎麼辦?東京已經變成一片廢墟,日本投資人陷入恐慌,紛紛拋售日圓,把資金撤出東京股市,你該怎麼做?
根據上述的第一種模式,亞歷山大會把資金投入日本。他的假設是大家都想離開,一定有便宜貨可撿,所以他會買進一些別人最不想要的日本股票。首先是日本保險公司的股票,外界可能以為,一般保險公司會承擔很大的風險,其實他們的風險大多已經轉給西方的保險公司以及一家專門承保地震險的保險公司(這家公司已經收了數十年的保費),這時一般保險公司的股票其實都很便宜。
接著,亞歷山大會買進數億美元的日本公債。日本經濟短期困頓下,政府會降息以鼓勵災區重建,並直接要求銀行以低利放款。日本銀行一如既往會遵照政府的指示,利率走低代表債券價格會上揚。
此外,金融市場短期雖有恐慌,但長期而言日本資金會從海外回流。日本企業在歐美投資的金額很大,他們終究會拿回這些資金,匯回日本止痛,整修廠房,振興股市,這些意味著什麼?
對亞歷山大來說,這表示應該買進日圓。日本人會賣掉持有的美元、法郎、馬克、英鎊,以買回日圓。日圓升值不僅是因為日本人買進,更因外國投機客買進,也會跟著搶購。如果地震後日圓馬上重趖,那只堅信自己的想法而已,他永遠不按牌理出牌。相反的,碰到日本升值,他可能會拋售。
長期而言,金融市場無疑仍受到基本經濟原則的影響。例如,如果美國的貿易持續逆差,美元勢必會重挫,但短期而言,資金的流動比較不理性,恐懼和貪念是影響資金流動的主因,尤其是恐懼。在觀察資金流動時,我會開始預測它的下一個走向,搶先調度500億美元中的一部分過去卡位。
金融業把賺錢的留給自己,垃圾倒給客戶
所羅門裡有種東西叫「優先券」,亦即必須優先賣出的一大批證券,因為賣掉可以大賺一票,或賣不掉可能大賠一筆。例如德士古的公司債券很可能變得一文不值,如果不趕快轉賣給客戶,所羅門可能會賠上一大筆。當然,把那東西賣給客戶,會讓客戶損失慘重,但公司覺得只要不是自己賠錢就好,所以德士古的公司債就成了所羅門業務員優先推銷的東西。
一般的交易都是零和遊戲。客戶賠一塊錢就等於公司賺一塊錢,反之亦然。
投資人對投資標的物的看法會不斷改變,就像大家對女人裙子長度的看法一樣,不見得是因為什麼了不起的理由。現在沒人要的標的物,不表示三個月後還是沒人要。
我很清楚現在全世界都不想要它的債券,所以我告訴他,既然這些債券都沒人要,一定很便宜。
投資銀銀行界的新開發產品,就是抄來抄去
投資銀行界是不講智慧財產權的,你無法為好點子申請專利,獲利比原創更重要。只要所羅門開發出新的債券或股票,24小時內,摩根士丹利、高盛以及華爾街其他投資銀行就會馬上摸清底細,跟進開發出類似產品。我知道這是市場的常態,我還記得我早期認識的一位投資銀行家教過我一首詩:
上帝賜給你雙眼,就盡量抄襲吧。
我學到的是,在所羅門公司內部也是如此。
別為市場下跌找理由,通常很少人當下知道
我工作期間,大多是在編這類合理的謊話。金融市場波動時,大家通常都不知道原因是什麼。誰能掰出好的理由,就能靠經紀業務謀生。我們這種人的職責就是掰出說得通的理由來解釋,怪的是,不管說什麼大家都信。中東大量拋售黃金是老掉牙的理由了,沒人真正了解阿拉伯人如何操作資金以及他們操作的理由,所以這說法向來沒人反駁。萬一你不知道美元為什麼會下跌,只要亂扯一些阿拉伯人的事就行了。
金融業超會開發金融商品
我後來學到,風險本身也是一種商品,可以像番茄一樣裝罐買賣。不同的投資人會為風險設定不同標價。如果你很厲害,可以用低價向某位投資人買進風險,再以高價把風險賣給另一位投資人,你可以在不承擔任何風險下獲利,這就是我們當時做的。
我們這一行的工作之一,就是滿足投資人從未想過的需求。我們得靠所羅門的業務員為這個新產品創造需求。因為這種產品太特別了,我們相信穩賺不賠,我們的利潤就是買進和賣出風險之間的價差,估計應該可以賺70萬美元。
所羅門身為轉移風險的中介者,不必承擔任何風險。對管理高層來說,毫無風險就賺70萬美元令他們大開眼界。不過,對所羅門來說,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的創新一德國利率的認購權證是一種全新的概念,身為第一家發行這種認購權證的投資銀行,這是投資銀行家夢寐以求的名聲。
請問:畫家的作品遭竊,竊賊簽上自己的名字發表作品時,畫家會如何還擊?他會再畫一張,並挑戰對手也畫一張。
所羅門越來越沒落的原因
所羅門和美國其他投資銀行向來唯利是圖,對客戶採取殺雞取卵的生意手法,這點讓客戶愈來愈反感。握有龐大資金的投資人(例如法、德的投資人)拒絕再透過所羅門買賣股票和債券。
全球化,讓所羅門不再是獨門生意。
所羅門後來很鋪張浪費,倫敦分部的大樓華而不實,又過度擴張。
發紅利前,老闆先推崇你一般,其實在幫你戴高帽,讓你接受紅利少一點
以為我很懂得推銷,沒想到老闆比我還厲害,他完全掌握了我的死穴,被他這樣一說,我對公司原有的不滿全都煙消雲散,對公司、無數的長官、古弗蘭、AT&T的交易員、所有和所羅門有關的人(或許滑頭副總除外),都打從心裡推崇。我不在乎鈔票,只希望眼前這個人肯定我的表現,發紅利以前為什麼要先講一段話了。
他比我清楚,讚美別人又不用花錢。
我私下向亞歷山大抱怨(紅利太少),他說:「你在這一行是無法致富的,你賺再多錢和別人比都還是窮人。你以為古弗蘭就覺得他是有錢人嗎?我敢打賭,和對不是那麼想。」
所羅門和華爾街其他公司的實況
成功者都貪得無厭。這種貪念有很多種形式,有些貪念有益於所羅門的發展。最有害的貪念是現在就想要更多一也就是短期的貪念,而非長期的貪念。有短期貪念的人對公司缺乏忠誠度。
投資人的從眾心理問題
投資人在乎面子問題,寧可把獲利機會拱手讓給不在乎別人怎麼看的投資人。很多人類的行為都是基於從眾心理,從眾心理也為這場金融世界的革命奠定了基礎。
垃圾公司債漲跌比較像股票,而非債券
這些公司營運賺錢時,投資人預期可以獲得暴利,也會導致他們的垃圾債券大漲。相反的,公司賠錢時,投資人擔心公司可能無法償債,他們的垃圾債券也會重挫。總之,垃圾債券的漲跌比較像股票,而非傳統的公司債。
你不是肥羊,誰是肥羊?
如果是有利可圖的案子,這些銀行家會把好處留給自己;如果是沒什麼賺頭的案子,他們就會設法推銷給客戶。
業務員就是業務員,是來賣你東西的
華爾街的併購業務員和債券業務員沒什麼兩樣,他們花在設計策略便說服客戶的時間,比思考這案子是否該做的時間還多。基本上他們認為,能讓他們賺錢的案子,一定都對世界有益。
金融業沒啥仁義道德
要說我在華爾街學到了什麼,那就是投資銀行家開始大談原則時,通常也是在捍衛自己的權益。除非他看到裡頭蘊藏了利益,否則他鮮少搬出道德仁義。
資本市場講求「買者自行當心」,也就是盈虧自負,別輕易相信金融業。
公司高層覺得,即使公司垮了,他們個人也不受影響,我認為那種心態至少是害大家陷入悲慘的部分原因。
各國政府請注意:華爾街的人要是威脅你股市可能崩盤,千萬要小心。只要你危及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使出這招。他們其實無法防範股市崩盤,也無法造成股市崩盤。
如果你看到周遭和你一樣不配賺那麼多錢的人都以驚人的速度撈錢時,你的金錢觀會有什麼改變?嗯,那要看情況而定。對有些人來說,財富會強化這種觀點,這些錢雖然得來容易,但他們認真看待這些錢,覺得自己賺得心安理得,理應獲得這些財富。他們深信,他們能靠打電話賺大錢,由此可見他們在其他方面一定更了不起。大家或許會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最終一定會自食惡果。其實不然,他們只會變得更有錢。我相信他們死的時候大多是吃得肥肥胖胖,過得開開心的。
在金融市場裡,冒險一定是為了獲得札實的報酬,這點即使在就業市場也是很管用的原則。
本書中,有出現一些有趣的書名:
<推銷員之死>
<戰爭論>-克勞塞維茲
<金融掠奪者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