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購買二手車的基本認知
對二手車行來說,沒有不能買的車況,只有不能買的價格;能獲利,甚麼車都能買。
消費者應該建立良好觀念:
1先了解行情
2買多不買少(買熱門的車款,不買冷門款)
3多與銷售人員溝通,少說多問。別一開始問價格,重點放在車況
4當個有禮貌的消費者
5找人同行,找懂車的一起去
6考慮品牌與後續維修
7不急於購買,貨比三家
8找有信譽的商家(有營登、銷售人員是否了解車況、文件井然有序、車行內部是否整齊)
別「人云亦云,道聽塗說」買車。
作者本人或職業車商,真正好又便宜的車子,可能一年遇不到一、兩部。
以價量車反而吃虧。太便宜的車一定有鬼。
1高估高賣的陷阱。把你的舊車高估,但賣你的車更高於行情!!
2問題車(事故、營業、泡水)便宜賣
第二章:學會看車再買車
步驟一:外觀的鑑定
1鈑金折射光線是否平整,不平可能鈑過了
2是否為原廠烤漆
3引擎蓋、車門、後車廂蓋邊緣的鈑金接縫處的原廠硬膠是否自然平整
步驟二:內部的檢視
a.引擎室
1引擎蓋內部、水箱架是否有原廠標示貼紙,絕對不能少(可參考同型車款比對位置)
2引擎是內部所有鈑金件的孔洞、鈑金接縫線條必須自然平整
3車門、車蓋、鈑金件的固定螺絲也要完整無變形、拆卸、掉漆
如果引擎室內部有泥沙淤積、水漬、氧化、生鏽,可能就是泡水車!!
b.內裝配備
1座艙內部所有座椅基座、安全帶底部的固定螺絲,是否有拆卸掉漆、氧化、生鏽、水漬
2內部齒輪、彈簧是否有氧化生鏽,海綿是否有水漬
3方向盤機柱底部、副駕駛座手套箱內部及底部是否有氧化生鏽、水漬
4方向盤、排擋桿、座椅、門飾板、地毯、頂蓬等內裝是否有破損?尤其方向盤、排擋桿、座椅,是判斷里程數的要點
c.後車箱
1鈑金件、固定螺絲、硬膠的完整性(是否為事故車)
2底板、溝槽、備胎隔板、備胎、隨車工具、千斤頂是否有氧化生鏽、水漬(是否為泡水車)
步驟三:機件的看聽試
看:檢查車輛外觀,內部的零件有無破損短缺,引擎室所有機件及底盤是否有漏油,冷卻水是否會漏
聽:啟動引擎聆聽辨別,引擎室內部機件啟動馬達、各種驅動皮帶、引擎內部(汽門、曲軸)有無異常聲音
試:引擎啟動後,以靜態與路試測驗車況。引擎運轉是否正常、變速箱在跳檔時是否順暢、壓縮機與散熱風扇運轉是否順利、底盤部位是否有破損滲油、路試時的操作有無異常的抖動或異音的產生
第三章:車體烤漆的辨識
1原漆的辨識:不易生鏽、退色、絕無補土、漆面光滑均勻,全車沒有色差。引擎室內部、車體主樑柱、後車廂內部也要看是否是原漆!
PS:一定要避免光線不足(地下室、陰暗處、下雨天)
2非原漆的辨識:色差會因a車漆調色、校對不準b貪便宜c趕時間d日曬雨淋而出現。
零組件不應該有漆痕!(車鎖扣、隙縫、膠條、內部機殼、保險桿、引擎蓋鎖扣、引擎支撐架,不能有被車漆噴到。
原漆不會出現不平整的波紋。非原漆,還會出現漆垂流、表面橘皮。
3改色車的辨識(車子別亂改色,以後價格會變低)
重點部位:引擎室內部、車門、樑柱、鈑金接縫處、固定螺絲、後車廂內部(後車箱蓋的支架、內部、溝槽與放置備胎的底部顏色)等內外車色比對。可拉開膠條看顏色。
*計程車(豆仔車)的辨識
A鈑金車縫處(如車燈、保險桿底部的縫隙)、門柱(門栓)、固定螺絲、鑰匙孔、油箱蓋邊緣、車身門柱隔音膠條拉開等部位,不易將底漆(黃色)完全磨掉,注意這些縫隙小地方,容易掉漆。
B注意後視鏡,計程車規定後視鏡要裝空車燈,所以要檢查後視鏡背部是否有螺絲拆卸的孔洞。另外,要檢查後擋風玻璃是否有黏貼膠痕。
第四章:迅速分辨問題車
1一般事故區:車體外部所有鈑金、前後保險桿等部位。(只需一般鈑金烤漆修復)
2中型事故區:所有車門、車蓋、引擎蓋、水箱架等部位受損。(需要鈑金維修或更換鈑金件等)
3重大事故區:引擎室內部、車體樑柱、車體內部、底盤等位置,遭受嚴重受損時。(車體內外部位需鈑金維修或更換鈑金件,甚至車體焊接等)
A原廠鈑金的辨識:原廠車身鈑金的線條筆直、前後對齊,所有的車門、車蓋、燈殼、保險桿等縫隙大小一致且左右對稱,固定螺絲、門栓、基座無拆卸、變形、掉漆、銹蝕。另外,原廠所有車身的鈑金、車體樑柱接縫處、焊接點自然平整,絕無補土、變形、不平整皺褶的痕跡。
B原廠硬膠的辨識:原廠硬膠是判斷車輛鈑金有無事故的大關鍵!因為車輛發生撞擊,車門、車蓋等受衝擊部位扭曲變形,原廠硬膠就會毀損,鈑金修復時,會造成原廠硬膠變形及不平整的皺褶痕跡。如果車門、車蓋等鈑金件更換,絕大多數換上的鈑金件都沒有硬膠(只有少數進口車有)。原廠硬膠條要平整、無短缺!
有時修復會用防水膠(矽利康)替代,但矽利康較軟,原廠膠是硬質。也有類似的硬膠條﹐但材質、大小、形狀仍不同。
引擎蓋、車門、後車蓋邊緣、鈑金接縫處通常都有原廠硬膠條。有時,有些車款沒有,可以參考同型車比較。
C引擎室的辨識
重點:引擎蓋及水箱架。發生撞擊時,首當其衝就是引擎蓋跟水箱架。
1引擎蓋跟水箱要有原廠標示貼紙,並且張貼平整、沒有皺褶、破損。(位置可參考同型車款,少部分車沒有)。
2內部鈑金件。車體內部(水箱架、葉子板、引擎蓋等)及主樑柱是否受損,鈑金件的孔洞、固定螺絲、鈑金接縫處是否有變形、生鏽、掉漆、補土。
D重大事故的辨識:車身門柱、引擎室內部的鈑金接縫處、後車箱鈑金件內部底板,會有鈑金維修、補土的不平整皺褶、研磨、孔洞變形、焊接、鏽蝕。
E車身號碼與引擎號碼的辨識:原廠的車身號碼與引擎號碼,有的黏在車體,有的用鉚釘固定在車體,或是打刻在車體鈑金。周遭一定要平整、清晰,不能變形、掉漆、補土。(美規汽車的車身號碼牌,大部分會在擋風玻璃前的下緣)
車身號碼如有鈑金噴漆、補土、焊接、變造、重新打刻,表示車子來源有問題,要特別小心注意車身號碼牌周邊的鈑金及零件,是否有因重新鈑噴而產生車漆噴濺的痕跡。
F中古鈑金件的辨識:
1車門或車蓋的鈑金件和車體顏色不同(零件可能來自殺肉),重點在局部鈑金件改色。改色車是全部換顏色,底色仍全是相同。
2引擎蓋上有簽字筆或油漆所註記的編號,就表示為中古鈑金件。
H中古零件的辨識:中古零件大多有簽字筆或油漆註記的記號或編號。中古零件的問題在於,來源可能是贓車。
I其他部位的辨識
1車牌:車牌有毀損、變形、斷裂,就可能被撞過
2安全氣囊:氣囊有破損(例如方向盤的氣囊位置是破的)或短缺,可能就是撞擊事故車。
3車頂烤漆:車頂烤漆是否正常(是否有褪色、掉漆,顏色是否一致)、鈑金是否有凹陷,尤其休旅車與廂型車,容易被忽略。
*泡過水的車子內部,大部分都有一股發霉的味道,並且會在泡水的部位留下水漬痕跡
1底部泡水:底部泡水的車輛雖然不會對車子的安全性產生影響,但內裝地毯內部、座椅基底、固定螺絲,日後還是會產生氧化、鏽蝕的狀況。
2半泡水:車輛一半泡水時,幾乎所有座椅部位、儀表板總成、電子零件線路、引擎室內部所有機件,都會浸泡在水中。
3全泡(滅頂):半泡水與滅頂的車輛,雖然在眼睛看得到的部位,有做過處理,但有些電子零件線路,引擎室內部所有機件等許多看不到、整理不到的部位,會因泡水、泥沙淤積產生短路即故障的問題,甚至可能在行駛當中產生不可預知的危險狀況,所以讀者們一定要特別小心注意,絕對不要購買泡水車!
A引擎室泡水的辨識:引擎室內部所有機件,包括固定螺絲、溝槽縫隙、行車電腦機殼、燈殼等部位,如有泡水都會有泥沙淤積、水漬、氧化、生鏽的痕跡。這些小縫隙很重要!
B內裝泡水的辨識:
1車子內部所以的座椅基座、安全帶......等底部的固定螺絲,會有拆卸、掉漆、氧化、生鏽、水漬的痕跡,這是鑑別泡水車一大重點。
2車子座椅底部的基座、內部齒輪、彈簧、座椅內部的海綿(變形、發霉)、後座椅背…..等內部零件,都會有氧化、生鏽的痕跡。所以拆開背部地毯,就可以辨識。
3方向盤機柱底部、副駕駛座手套箱內部(內部鐵管)及底部,有泡水就會有氧化、生鏽和水漬。
C後車箱泡水的辨識:後車箱的底板、溝槽、備胎隔板、備胎、隨車工具、千斤頂等及外部的輪圈,有泡水就會有水漬、氧化和鏽蝕。
要注意:方向盤、排擋桿、座椅、門飾板、地毯、頂蓬…..等內裝配件是否有破損,尤其是方向盤、排擋桿破皮、掉漆、斷裂或城光滑球面,座椅表面龜裂、破損,座墊泡棉凹陷、變形,且磨損嚴重,這三個位置使用過度,代表里程數起碼有十幾萬公里以上甚至更多。
*儀錶板部位、按鍵、門飾板、內裝、車頂蓬,更換價格不便宜,磨損多代表里程數高。
第五章:各部位機件的看、聽、試
A車體外觀的檢查:鈑金、烤漆鑑識、前後保險桿、水箱護罩、燈殼、車身飾條、全車的車窗玻璃等鈑金零件是否完整。尤其進口車,零件都很貴!
B駕駛座按鈕、指示燈的檢查:二手車商可以把電源線剪掉、漏油的污漬洗掉,掩飾儀表板指示燈故障、機件漏油。
1開關按鈕。檢查車內所有開關、按鍵、旋鈕有無損壞、短缺,逐一操作:電動窗、電動後視鏡、中控鎖、電動椅、儀表板所有開關、音響、天窗、室內照明燈、菸灰缸、點菸器等。缺一或部分損壞可能很貴或要全組換。
2指示燈號。指示燈燈號亮起或閃爍表示相關機件有故障。
C後車箱的檢查。地毯、三角故障標誌、千斤頂、隨車工具、備胎是否缺件或損壞。
D引擎室的檢查
1引擎系統
a引擎外觀,包含上蓋、汽缸體、曲軸箱(油底殼)等部位,是否有漏油的現象,有漏油表示引擎外部的橡皮零件(墊片、油封)老化、磨損。
b引擎機油,機油沒有定期更換,或是機油漏油,有問題的話會造成引擎內部:汽缸、活塞、活塞環…嚴重毀損。
可使用引擎機油尺的拉環(大多用鮮艷的顏色,如黃色),確認油量是否充足、油質是否正常。
ㄅ車輛停放在平坦處數分鐘,讓引擎室機油回流至油底殼
ㄆ將引擎機油尺拉出,用乾淨的布擦拭後再插入至底,並再拉出,檢視油量
ㄇ在低~高的刻度中,約四分之三左右的機油量都是正常,太少會潤滑不足,太多會使阻力過大,車子會沒力,並且易漏油。
ㄈ檢視機油顏色。淺棕色表示正常,深褐色或黑色表示太久沒換,有黑油泥應該馬上清洗並更換機油。乳白色,表示引擎冷卻系統或汽缸床墊片壞了,冷卻水滲入引擎室,要趕快找技師檢修。
c驅動皮帶,包含:壓縮機、發電機、方向機泵浦和時規皮帶,看張力是否正常,如有太鬆太緊龜裂的情況就容易壞。
發動引擎聽引擎的各部位聲音。有類似「啾啾」聲音,大多是皮帶引起;「噠噠」聲,大多是汽門行程不足引起,俗稱的「鳥仔聲」;入檔後腳踩煞車,握住方向盤時如果很麻或是抖動的感覺,一般是引擎腳(俗稱三墊)過度磨損。
引擎故障有很多原因,大多與油(機油)、水(冷卻系統)、電(電路系統)有關,還是要找技師檢修。
2冷卻系統
副水箱是透平的儲水容器,正常冷卻水所添加的水箱精(具冷卻、防鏽、防凍的功能),都呈現較為鮮豔的綠色或紅色以利辨識。
如果冷卻水呈現透明,表示水箱精濃度不足,應該再添加。若是呈現鐵鏽班的磚紅色,表示太久沒換變質了,或主水箱內已鏽蝕,要立即清洗、更換冷卻水。
散熱風扇的位置在主水箱的後方。應該在車輛靜止狀態才檢查葉片是否破損或變形,要注意有些車引擎溫度可能還是在工作溫度中,還是會自行啟動風扇!
冷車才能打開主水箱的水箱蓋,才不會燙傷。
3變速箱系統
大部分的車,需要發動引擎達到工作溫度,才能檢查變速箱油尺的油量位置。
美日韓的廠牌變速箱大多為紅色。歐系車為金黃色,通常稱為「長效型機油」或「原廠指定用油」,加錯油箱會使變速箱損壞,一顆歐系全新變速箱至少十幾二十萬。
試車發動引擎時,於怠速狀態(腳踩住煞車)入檔後,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抖動或強烈的頓挫感,在路試行駛間,注意跳檔是否順暢,是否有延遲、頓挫(好像車尾被撞到的感覺),或引擎轉速不正常拉高、空轉及異常的聲音或抖動。
變速箱變質時,嚴重時內部的離合器片燒壞,會跳檔不順、空轉或檔位打滑,機油尺上的變速箱油聞起來會有一股燒焦味。
4冷氣系統
冷凝器(也就是熱排,在主水箱前方),要注意散熱葉片是否完整、有無髒汙、汙泥、樹葉,要保持乾淨才不會影響散熱。
檢視冷媒的儲液桶(俗稱黑矸仔、白矸仔),有些廠牌的儲液桶上方有小視窗可看冷媒夠不夠。
要在發動引擎後,開啟冷氣檢查是窗內的氣泡:如有少許氣泡流動為正常,有大量氣泡表示冷媒不足,無氣泡就是冷媒過量或無冷媒。
聽聽看,鼓風機的風速是否正常運轉,有無異音產生。
5電力系統:檢視電瓶周圍有無破損,正負兩極的接頭有無鬆動,有無氧化或髒汙附著。電瓶水是否充足;火星塞是否老化、積碳;檢視高壓點火線及點火線圈是否老化、破損產生漏電。
發動引擎會不順或產生爆震,可能是點火系統機件故障;怠速時也會異常抖動,就是俗稱的三腳、三腳仔。如果發生點火不良,長期會使引擎動力輸出效能降低,嚴重時引擎與排氣系統就會損壞,應該快找技師檢修。
6轉向系統
須檢視動力方向盤積油是否充足會變質,方向積泵浦的皮帶是否服貼,有無過鬆過緊或老化龜裂,方向機的防塵套是否有損壞。
發動引擎,在怠速下,握住方向盤左右兩邊輕輕轉動,感覺方向盤間隙是否過大,在將方向盤向左右轉邊轉動,如有叩叩的聲音或頓挫,大多是轉向街頭磨損或方向主機作動不良引起。
7傳動系統
要檢視傳動軸內、外防塵套部位是否有破損、滲油,如有破損,灰塵泥沙會跑入傳動軸的萬向頭,造成內部鋼珠、機件受損,嚴重時傳動軸損壞。
8排氣系統
排氣管外觀是否有外力撞擊變形或鏽蝕。幾乎所有車輛的排氣管都在後段尾管產生鏽蝕,排氣管有異音或金屬共振的重大聲響,就要注意排氣管、消音器是否受損老化。
排氣管別亂摸,以免發生危險。
要注意是否有異常排煙:黑煙表示點火系統有問題,油料燃燒不全,排氣聞起來辛辣、刺鼻。如果是白煙或藍煙,表示汽門油封老化,活塞、活塞環過度磨損,產生汽缸內的間隙過大,使機油滲入燃燒室,所以產生吃機油的狀況,聞起來會有類似柏油燒焦味。
9懸吊系統
要檢視避震器周邊部位,有無油漬情況,如果有油漬就是損壞了。更換時要前後(左右兩邊)一起更換。
站在車子四邊角落,用雙手將車身用力往下壓,看看被壓的車身部位,避震器上下跳動的次數,正常的避震器跳動兩至三次,跳太多次表示故障。再將車放在平坦處,看前後或左右兩邊高度是否相同,不同應該是圈狀彈簧的強度不一致或鋼性疲乏。
路試時,經過坑洞的路面要聽,如懸吊系統產生異音,大多是避震器、上下支臂、球型街頭、防傾桿、平衡桿或所有的橡膠墊片,有磨損、老化、鬆動。
10煞車系統
大多車輛為前輪碟式煞車,後輪鼓式煞車。目前許多車輛都已是四輪碟式煞車。
煞車油壺的油量是否充足,上面有刻度。
煞車的來令片磨損是否過度,煞車油管及接頭有無老化、破損、漏油。
發動引擎後,踩煞車踏板,感覺煞車踏板的行程是否過長或踩空。
檢查油管或煞車總幫是否有漏氣、漏油。
路試時,聽煞車是否有異音,有異音表示煞車皮磨損過度。一般的碟式煞車提磨損到底,會出現鐵跟鐵摩擦的尖銳聲,提醒駕駛換來令片。
行駛時煞車如有抖動,可能是碟式煞車的碟盤變形或鼓式煞車的煞車鼓失圓。因為煞車碟盤表面或煞車鼓內緣產生凹凸不停的情況,使來令片接觸到煞車碟(鼓)盤。
E輪胎檢查:檢視輪胎外觀(胎紋、胎壁)有無異常磨損、變形、龜裂,檢查輪圈(鋼圈)是否變形、有裂痕。
胎壓過高,乘客舒適感降低,並會延長煞車時間;胎壓過低容易輪胎兩側磨損、油耗高,並容易爆胎。
可用一元硬幣測量胎紋,肖像頭整個露出,表胎紋太淺,應更換(輪胎最好兩邊一起換)。
路試時如果有空空的聲音,行進間車子偏向一邊,或是輪胎有異常跳動,大多是輪胎變形了。
F滲油、滲水的檢查
引擎室所有機件或車輛底部,一定要注意是否有滲漏液體和滲漏的顏色,找出滲漏部位。
水箱、水管有漏大多是紅(綠)或磚紅色;引擎部位的滲油是淺宗或深褐色;變速箱油的滲油會是紅色或金黃色。
第六章:二手車哪裡買?
a二手車市場還是以二手車商成交占最大宗。
b跟親戚朋友買,合約還要是寫清楚,才不會有糾紛。
c也可請保修廠介紹,但要慎選,他們可能有自己的盤算。
d汽車業務引介。
e網路交易。知名網站的車源充足,其中的專業知識可以參考一下。
f有人會利用報章雜誌或二手車買賣的書籍,誆騙人來看車(要買的那台偏偏都會賣掉)。在二手市場越是異常便宜的車(低於一般市場行情),就越有問題。通常是:虛報年分,或是出過事故的車。
G路邊車主自售。有些車商會用這種方式處理車子規避責任,他們大多拿目賊車(比較便宜或年份老舊),或是有問題欠點的事故車、泡水車來賣。路邊的二手車買賣風險不小!!
H當鋪(流當車、權利車)
權利車沒有買到產權(車主有問題,車子無法過戶),業者還會要求買方在買一部老舊的相似車款來貼牌,雖然聲稱不違法但也不合法。發生事故,保險不會理賠,強制險也是!
I拍賣場(大多是職業車商居多),拍賣場大多不能試車,經驗不足者不要參加較好。
**二手車的車價還是操縱在廣大的消費者手上
二手車大概折算方式:
1接受度普遍的國產車與進口車:一年內或當年度的車折舊約7~8成;一年至兩年的車折舊在原價6~6.5成;三至四年的車,折舊約原價的五成。往後每年的折價約車價殘值1~1.5成遞減。
2美國車、韓國、歐系車(法、義、西、東歐各國),在國內非主流的冷門車系,一年的折價剩原價的五成左右。
3車款的配備、等級不同,在二手市場也會有差異,金額沒有新車的差異這麼大,但仍有約原新車售價1/2或1/3左右的差價。車輛的等級、配備、顏色、款式都會影響二手車價的高低。
4新車公司專案促銷,有較大的折價空間,也會影響二手車價的折舊空間。
5新車賣得好得款式,市場流行,二手市場也會有較低的折舊與較高的價格。
6銷售平平,市場反應普普得車,在二手市場折舊成數就會高,售價就會較低。
第七章:購車須知
點交時須注意的表單、物件
A必須齊備的證件
車主聯或行照遺失可以到監理機關補發,但出廠證、海關完稅證及發票是無法補發。
購車前,應先查詢欲買的車子是否有違規、欠稅等事實,可利用監理機關的電話、網站查詢。
1車主聯(新車領牌登記書),最原始初發的車主聯都是車廠或新車公司提供,材質是硬質的紙板;重領時,監理單位會是給A4影印紙。車牌繳銷重領,監理單位可能也會給硬質車主聯,可由領牌日期或其他證件交叉比對。
2行照。沒過戶過,「原發照、換補照、有效」三個日期會一致,並注意行照上的車輛指定檢驗日期。新領照的自用小客車第六年才須驗車,新領照的小貨車一年要檢驗一次;車齡10年以上每半年要檢驗一次,逾期要受罰。
3國產車出廠證及進口車海關完稅證明
缺少這張證件,二手商收購車輛時也會扣錢,所以證件要保留好。
國產車出廠證要注意車牌號碼欄,如果以前是計程車或車牌換過,這個就有紀錄。進口車海關完稅證明,則是要注意進口商的公司名稱,辨認是總代理還是水貨,同時核對出廠年、月及車身號碼、引擎號碼。
**辨識車廠年份小撇步
證件不齊時,可以將安全帶拉開,在底部有塊標示布,大多有檢驗標章的打印日期,這個時間會與車輛出廠時間相近,全車的安全帶上的日期應該都要一致,可以當作輔助辨識。
4發票(手寫或電子式),發票會有監理機關打印的原始車牌號碼及第一手車主的基本資料。可對照是否是出租車、計程車,或牌照更換過。
B相關表單及物件
1稅單(牌照稅單及燃料稅單),上方也會有一手車主的基本資料。
2使用手冊、服務手冊
3備份鑰匙、防盜器,要注意是否完整,有些只能回原廠處理,購買時上千元不等。
4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卡、保單
*強制險是不足的,如因經濟因素沒有投保車體損失險(全險),至少加保意外險(第三責任險)及乘客險。
C過戶證件:個人戶要準備身分證、駕照、健保卡或護照等,要準備雙證件及雙方私章。公司戶要有營登、公司全銜章、負責人章。
D買賣合約書
要注意合約書上的車身號碼與引擎號碼是否與購買車相同,有的不肖車商會寫另一台爛車框你。
交車時的年、月、日、時、分也要在交車時寫清楚,以釐清雙方車輛違規的責任歸屬。
車輛要是有特殊配備,如衛星導航、電視、VCD、音響或卡拉ok……等,要在訂定合約時,註明是否隨車附贈還是自費加購。賣方有部份配備要拆卸,是否將車子恢復原貌。保險、過戶的稅金如何分攤,保固的期間還有範圍,一定要寫清楚。
第八章:二手車常見Q&A
1買車要考慮顏色嗎?
白色、黑色、銀色、黑色為主要車色,比較不會退流行。小型車基本以淺色系及亮色系較為合適,大型車深色系較有派頭。盡可能不要買特殊色(紫色、粉紅、橘子…)會影響脫手價格。國產車價差在1~3萬,進口車在數萬~幾十萬不等。
2哪種色的車易照顧?
銀色、香檳色、鐵灰比較耐髒,好整理;黑色、深藍、墨綠有灰塵、刮傷容易看出;白色及淺色車在雨天後容易有水漬,也較易變黃或褪色。
3改色車可以買嗎?
容易出現褪色、生鏽,賣車時也會有問題,盡量別買。
4路邊自售或網路購車容易有合約內容、後續維修保固的問題。
5二手車有區域性價差。例如北部常淹水時,北部二手車南部就比較不愛(怕有泡水車),沿海地區的車子容易有鏽蝕,也會被扣折價。
6買二手車哪個年份最划算?
新車在第一年到第三年折價比例最高,大概是原價3~5折,甚至還在原廠保固期,這種車對二手車買家較為划算,對賣家不划算。
購買五~六年車內且正常使用的車子,再開幾年問題應不大。太過老舊,雖然便宜,後續維修可能會花較多錢。
年份較新還是較安全。
7二手車一年跑幾公里算合理?
一般上班族的車子,一年跑1~2萬公里;業務一年是2~3萬;營業用的出租車或計程車,一年可能5~10萬公里。
國內車廠的保固標準,大多提供兩年五萬或三年七萬的保固,這可以當合理範圍的參考值。
8公教人員及醫生等專業人士的車子也不一定比較好,還是要看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有沒有定期保養等)。
9進口車的車價不一定比國產貴,但維修費用不便宜,也不一定容易取得零件。
10各種車系的介紹:
A美系車:排氣量大、配備豪華舒適,但故障率高、零件貴、代理商常換,售後服務與維修不便。
B歐系車:車體結構與安全性高,性能操作佳,改款年限長,但維修與車價都不便宜。
C日系車:故障率低,經濟耐用,國內二手市場流通性佳,但經常改款,容易退流行。
D韓系車:新車便宜,二手車流通率較差,折舊高,但近幾年有改善的情況。
**要俗又大碗的車子,大部分都是冷門或市場接受度、風評不佳的車子。
11別買計程車或營業用出租車,維修費用與之後賣車的損失,甚至會無人想接手。
12買二手車不一定要更換牌照,但怕有前車主的債務或其他因素的糾紛的話,更換新的會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