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工具書,教導學習的學習。本書主要的學習方法稱為「學習卡片箱」,不管是學習語言或是其他需要背誦的知識均可應用。本書中有趣的是提及許多心理學實驗和生物學實驗,作者因此提出許多的看法。此書讓我興起要好好學習語言的念頭,也讓我對於大腦的運作產生好奇心。讀完本書後,我著手製作自己的學習卡片箱,想試用成效如何。一段時間後,再來驗收成果。
可學會十種語言,重點在於他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動機。
意願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知識:人類的意願就是他的能力,只要他願意,這個能力可以讓他立刻、並且清楚地記住一些東西。
只要腦細胞還活著,資訊一旦被記錄就不會在流失掉。
吃進去的知識
1963年,墨考涅的渦蟲實驗,把有訓練的渦蟲給沒受訓練的渦蟲吃,沒受訓練的渦蟲也可以學會受訓練的渦蟲學到的事。
美國研究員安嘎,是用天生怕光的老鼠,訓練成怕黑,把受訓練的老鼠腦給沒訓練的老鼠吃,沒訓練的老鼠也學會了怕黑。人造出來的受訓練老鼠腦中的合成物質,給沒訓練的老鼠吃,同樣有效。
記得的秘密:腦中多一點秩序。
千萬不要嘗試連續學習兩課!要不就在兩課中間學一些其他,要不就去散步。
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教材在經過一段長時間後,也不會被忘記。
學習卡片箱(可在短時間、或消磨時間時使用,又可建立可見成就感)
卡片:A4對折再對折,成了7*10.5的小紙片
卡片箱:30*11*5,薄紙版,分隔成五格
1公分 |
2公分 |
5公分 |
8公分 |
14公分 |
使用方式:
- 把記得的往第二格放,一旦忘記了,就在放回第一格。
- 當第二格滿的時候,再瀏覽一次,把記得的往第三格放,不記得的放回第一格,只要做到第二格可以放入一根指頭的空間,就可停止,不要清空。
- 第三格、第四格以此類推,當放到第五格滿的時候,就可以把第五格的都拿去丟掉。
通常人們並非透過閱讀,而是藉由聆聽及口語練習來學習一種語言的語音學符號系統。當某人事先聽過一種語言的音調並進行過口語練習,又多次聆聽如何正確發音時,學習卡就可以大大派上用場。
人在學習時會把周遭環境一同記憶,所以可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學同樣事物,可以破除容易遺忘的障礙。
不斷重複的滿足創造出許多小小的學習進步,要讓自己有成就感,讓小小的成功不斷累積。不吝於給自己稱讚,要多多稱讚自己,建立好的制約。
掌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一個小時太久了。可嘗試著15分鐘左右,讓自己習慣後,慢慢訓練增加時間。
如果能把要學習的東西和已知道或已學過的資訊之間建立起關聯性,就可以學習的更輕鬆、更快速。
外交官的訣竅
將學習材料分割。如一次見三個人,將臉跟名字搭上。記住了之後,再見其他人。
應付高難度學習資訊的單人紙牌遊戲
總共二十張,由上到下分四層
最底層(第一層):3張
第二層:5張
第三層:5張
第四層:7張
從第一層開始背,看問題,猜背後的答案,若記起來了(答對了),卡片放到第二層。等到第二層五張滿,要有第六張時,就複習第二層。第二層的第一張是第一層第一張答對的,如果還急得,就放到第三層,不記得就放回第一層。維持第二層五張,依序往上到第四層。等到二十張都排好後,就停止。別硬背,會太疲勞。
學習的開始就是認出,認出是簡單的,但只有經由多次的複習後,才可以將困難的資訊重述出來。
被稱為記憶天才的警探秘密
能立即用文字描述畫面印象的人,就更容易記住畫面。
文盲的記憶力比較好。
描述圖片是很好的記憶練習。
沒有複習,人的失憶量很驚人。
「概念」和「意涵」比文字更容易進入長期記憶。
自發性反應是一種不需要思考的反應,這需要經過很多的練習。
只要無法在半秒鐘內記住,記憶就會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根本無法牢記。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牢記。
對天才也是如此:先學習後思考。
外語詞彙越多的人,越容易學會新字彙。
擁有知識是繼續學習的基礎和支撐。只有在學習者甚麼都不知道或知道的太少情況下,才會加重學習者的負擔。
動態學習
半秒學習應用:眼睛快速在兩段句子(如:中英對照)間徘徊。
增強短期記憶:在嘴邊不斷默念,越快越好。讓單字如同在狹窄的山谷中迴盪,不斷的在腦中徘徊,最後逐漸消逝。
老貝立茲用手勢和動作來學習外語,像是在學習母語一樣直觀。文法只是輔助解釋。
以學習母語的方式學習外語,是件好事;只有在學習抽象且複雜的詞彙時,無法使用這種繁複的方式。
可訓練自己在吵雜的環境下背誦,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快速大腦牢記要領:先記住資訊中較難的部分(如:數字),然後是較簡單的部分。
縮寫的思考
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縮寫」
沒有語言不可能有思考和學習
縮寫就像摩斯密碼,可以協助我們記憶很雜凡繁複的事物
電報員和醫生都是使用縮寫工作
語言與文字是最古老且廣泛的縮寫系統,人們可以利用它記錄資訊並儲存在記憶中。因此,一個人懂的語言和詞彙越多,他的記憶力就越好也越精準。擁有大量的詞彙是一個人擁有較好記憶力的因,亦即更能夠記住單字和事實的因。
學習外語的同時,也促使我們學習更多母語。因此學習外語會直接或間接的促進記憶力。
如何使用學習卡
分解長句, 記住整個句子。學習卡部只有字彙,也有短句,可以學習句法和整體性。
理解和記憶需並重,只有理解,沒有記憶,仍會遺忘曾學會的。
定義需要逐字牢記,因為每個字都很重要。
一個用語有不同定義,全部都要記起來。
IQ幽靈
絕大部分的智力測驗所測驗的都是語言和專業知識。無法測驗聰明才智,只能測驗你學過甚麼。
必須要有大量知識,才可能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勇敢的去思考一些看似荒謬的點子。
學習跳脫思考的窠臼,用另類的思考去解決問題。
創造力的火花
聰明才智是集結知識、所學的資訊、練習與其所需之努力於大成的一種特殊形式。聰明的人特別會去訓練自己的想像力與直覺、想法、假設、想像與動腦遊戲和天馬行空的幻想。
每個人必須要對尚未存在的,也就是假想的東西,具有有想像力。
「聰明才智」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對於不符合現實的、或尚未成真的事物具有假設與想像能力。以可靠的知識做基礎,聰明才智是一種假設、懷疑、猜想、虛構、謎團,以及想要得知謎底的強烈慾望。
聰明才智是一個可以遺傳的東西,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東西。
大腦很容易因慣有的思考而被假象欺騙。
兒童學語言的文法,絕對不是僅只於模仿而已,就像無數嘗試所證明的一樣,他同樣是依些假設的成果。他創造自己一套假設文法,每一個假設文法隨著他不斷進步的語言知識而不斷被捨棄,直到被正確的文法取代。
大部分的思考與假設都是錯誤的,因此現代人大多厭惡怪異的想法和反覆不停的猜測。但只有經過錯誤,並不斷提出新的假設,新考過程才能獲得答案。一個答案是數百個錯誤累積而成,只有從錯誤中才能學習。沒有錯誤就沒有答案。
這是有效的方法:在毫無畏懼與顧慮的情況下,盡可能想出好點子。即使一百個架設中有九十九個都是錯誤的也不在乎,只要有一個是正確的就夠了。
聰明的問題解決者察覺到一些其他人所忽略的關聯性。重要的是,不只能察覺到事物的「尋常」特性,還要能夠尋找到他們所有「不尋常」的特性。
不要感到不好意思:盡可能地發展出一些「錯誤」的想法。
「為什麼」─一個可以找到最後答案的疑問。
預測:「如果這樣的話,會怎麼樣呢?」
發明:「我必須做甚麼呢? 以便….?」。發明就是想法的實踐,有效的解決問題。
今天的例外會是明天的規則。
「意志薄弱」就是害怕。
治癒害怕:
- 逐步接近,慢慢適應、習慣越來越困難的任務。
- 去敏感化。讓害怕麻痺,直到不害怕。
- 大量的練習。
成功的喜悅和達成學習計畫是最佳的「強化」作用。
每天在同一時間開始學習,讓自己養成學習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變聰明。
智力衰退的原因不是年齡,而是完全要歸咎於大腦缺乏練習與怠惰。